文章轉自郵電設計技術,作者:李志強
根據中國移動OTN網絡現狀,結合灰光OTN的技術標準,分析傳統(tǒng)彩光OTN和灰光OTN的優(yōu)劣,在此基礎上提出灰光OTN在城域網的組網方式和組網方案,以及灰光模式下末端集團客戶的接入方案。該方案實現了接入層OTN的類SDH組網,一方面節(jié)省了機房的空間與功耗,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投資,同時,類SDH組網方式也更符合網絡維護人員的習慣。
引 言
隨著業(yè)務IP化進程的加速,集團客戶接入的帶寬越來越大,對于GE帶寬以上的集團客戶接入,OTN逐步成為主流。目前中國移動已部署比較完善的100G OTN核心層和匯聚層,但是整體OTN的定位還是作為10G大顆粒電路、OLT上連、PTN等的統(tǒng)一承載網絡,用于解決纖芯緊張的問題,離末端客戶較遠。傳統(tǒng)OTN接入具有容量大的優(yōu)點,但是其與SDH網絡有顯著不同,需要增加光子架,造成匯聚機房光子架堆疊,浪費機房的空間和功耗,而灰光OTN接入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,同時,灰光OTN類似于傳統(tǒng)的SDH接入,更符合網絡維護人員的習慣。本文根據中國移動OTN網絡現狀,結合灰光OTN的技術標準,分析傳統(tǒng)彩光OTN和灰光OTN的優(yōu)劣,在此基礎上提出灰光OTN在城域網的組網方式和組網方案,以及灰光模式下末端集團客戶的接入方案等,方案理論聯系實際,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。
01 城域網OTN現狀
移動OTN現網典型架構如圖1所示,分為核心層和匯聚層(部分大型城市會建設兩級匯聚層:一級匯聚和二級匯聚),對于郊區(qū),匯聚層又進一步分為骨干匯聚層和郊區(qū)匯聚層。核心層、匯聚層以環(huán)網為主,業(yè)務量較大時,核心層也可采用mesh組網。
圖1 OTN現網組網架構
OTN核心、匯聚層目前普遍采用80×100G/200G容量,現網承載的主要為BRAS上連電路、OLT上連電路和政企客戶接入業(yè)務。對于BRAS和OLT上連電路,目前以10GE顆粒為主;對于政企客戶接入,GE以下顆粒一般采用PON、PTN/IP RAN接入,GE及以上采用OTN接入。根據OTN業(yè)務承載現狀可以得出:
a) BRAS和OLT安裝在綜合業(yè)務區(qū)內的匯聚機房,分布相對固定,數量有限,與OTN組網架構相匹配,其上連電路適合用OTN承載。
b) 政企客戶分布廣泛,數量眾多,且以小顆粒電路為主,GE及以上顆??蛻舫休d在OTN上,但由于目前OTN網絡僅部署到匯聚層,離末端客戶相對較遠,接入不便。
考慮到政企客戶是三大運營商后期發(fā)展的重點,如何組建和優(yōu)化OTN接入層是發(fā)展政企客戶的關鍵。本文主要探討適應政企客戶接入的灰光OTN組網方式,同時該方式也具備VC功能,適合后期末端SDH的接入。
02 彩光和灰光技術比較
ITU-T G.709協(xié)議定義了OTN接口的信息結構,如圖2所示,OTM-n.m為完整功能OTM接口,OTM-0.m和OTM-nr.m為簡化功能OTM接口。這幾種接口的速率和幀格式均符合ITU-T G.709建議,為標準OTN接口。目前在核心匯聚層廣泛使用的OTN設備接口為OTM-n.m,又叫彩光接口?;夜饨涌诘男畔⒔Y構為OTM-0.m,即為簡化功能OTM接口。
圖2 OTN接口結構(G.709協(xié)議)
彩光接口和灰光接口的比較如表1所示,彩光接口通道多、容量大,需要單獨配置光子架,比如目前核心匯聚層廣泛使用的80×100G OTN?;夜饨涌跒閱瓮ǖ?,不需要配置光子架。
表1 彩光和灰光接口比較
在具體組網上,以中國移動某分公司某廠家OTN網絡為例,灰光和彩光模式的優(yōu)劣比較如表2所示,該公司核心匯聚層已部署某廠家OSN9800設備并組建80×100G環(huán)網,在接入機房部署OSN1800V設備,采用灰光模式或彩光模式上連匯聚層,在同是單通道10G速率下比較,后續(xù)章節(jié)會對單通道速率的選擇進行具體分析。
表2 彩光和灰光優(yōu)劣比較
從表2對比可以看出,采用灰光模式對二級匯聚點影響最小(二級匯聚點利舊現有板卡,不用額外占用機房空間和電源功耗),價格也最低。但后期如需擴容,需增加1對纖芯,考慮到接入層纖芯豐富,纖芯問題不是瓶頸。
03 灰光OTN組網方式和組網方案
灰光OTN的組網方案要考慮3個問題,一是選擇灰光OTN的部署場景,二是選擇灰光OTN的單通道速率,三是選擇灰光OTN的組網結構。
3.1 部署場景
隨著5G的迅猛建設,中國移動將綜合業(yè)務區(qū)進一步細分為業(yè)務匯聚區(qū),每個業(yè)務匯聚區(qū)設置一個業(yè)務匯聚機房,收斂本區(qū)域7~8個5G宏站的接入需求。中國移動建設了大量的業(yè)務匯聚機房,這些業(yè)務匯聚機房的條件好于基站,數量眾多,是OTN接入層設備部署的理想位置。同時,1G及以上大顆粒專線相對來說較少,中國移動1G及以上專線占所有專線的比例不超過10%,所以灰光OTN接入層的建設應在熱點區(qū)域進行,不可盲目建設。
OTN接入層以綜合業(yè)務區(qū)為單位,分場景進行OTN接入環(huán)建設,如圖3所示。
場景1:未建設匯聚點的綜合業(yè)務區(qū)。綜合業(yè)務區(qū)無一、二級匯聚點(未覆蓋OTN的重點業(yè)務區(qū)),選擇1個條件較好的自有業(yè)務匯聚機房部署OTN接入設備,掛接在相鄰綜合業(yè)務區(qū)匯聚OTN上。
場景2:已建設匯聚點的綜合業(yè)務區(qū)。在明確有大量業(yè)務需求的區(qū)域,選擇1個條件較好的自有業(yè)務匯聚機房(無業(yè)務匯聚也可選擇一、二級匯聚),部署OTN接入設備,掛接在匯聚OTN上。
場景3:鄉(xiāng)鎮(zhèn)、農村。暫時不考慮下沉OTN接入環(huán),零星業(yè)務就近接至匯聚層OTN機房或骨干OTN機房。
圖3 OTN接入環(huán)部署場景
3.2 單通道速率
目前灰光OTN使用比較廣泛的是單通道10G和單通道100G,性能比較如表3所示??紤]到OTN核心、匯聚層已比較完善,且?guī)挶容^富裕(100G/200G),同時單通道10G速率對現網影響相對較小,建議OTN接入環(huán)采用單通道10G速率,后續(xù)可按需擴容至N×10G,滿足大顆粒業(yè)務的承載需求。
表3 10G和100G比較
3.3 組網結構
考慮到OTN承載的專線帶寬都在GE及以上,所以10GE OTN接入環(huán)節(jié)點建議在2個節(jié)點以內,可選擇V形或口字形組網,如圖4所示。
圖4 V字形和口字形組網
在相同網絡容量下,比如同為2×10G,V字形和口字形均需使用2對纖芯,纖芯消耗量一致,所以2種拓撲的優(yōu)劣僅需從端口占用情況進行比較,V字形和口字形拓撲比較如表4所示。在相同帶寬情況下,V字形更節(jié)省端口;而在建網初期,V字形由于容量大,占用匯聚點端口也更多。
表4 V字形和口字形拓撲比較
總體來看,V字形拓撲組網靈活,初期容量大,業(yè)務密集區(qū)域可優(yōu)先選擇V字形組網,一般區(qū)域可選擇口字形組網。后期隨著OTN接入環(huán)規(guī)模的擴大,新增業(yè)務匯聚OTN可開環(huán)加節(jié)點、穿入原有V形拓撲。
接入OTN需雙路由上連至匯聚點(這2個匯聚點要在同1個匯聚OTN環(huán)上),以滿足雙歸要求,提高OTN網絡安全性。具體可分為2種場景,一是只有一級OTN匯聚環(huán)的場景,這時接入OTN下掛在匯聚點下即可;對于部分具有兩級匯聚OTN結構的場景,OTN上連有3種模型,詳見圖5。
圖5 接入層OTN組網方式
04 灰光OTN業(yè)務接入方式
引入OTN接入層后,對不同客戶根據帶寬、業(yè)務等級進行接入,集客接入方式如圖6所示。對于單樓宇單客戶或者多樓宇單客戶,適用于模型1和模型2;對于單樓宇多客戶,適應于模型3。
模型1:10GE及以上顆??蛻?。對于普通級客戶,一般采用單路由,無需保護,可從客戶光纖直驅至匯聚OTN設備開通;對于高等級客戶,要求雙路由,有保護,可通過在客戶端放置CPE灰光上連匯聚OTN開通。
模型2:GE~10GE(不包括10GE)顆粒以下客戶。根據客戶的等級,選擇光纖直驅或CPE灰光上連業(yè)務匯聚OTN(接入OTN)開通。
模型3:單樓宇多客戶。一般為中小型企業(yè),帶寬為GE~10GE(不包括10GE),若該樓宇除了本期新增的客戶需求,后期還有業(yè)務需求,且預估總帶寬超過1G,可在樓內機房下沉一端OTN接入設備,雙路由上連至匯聚點,該OTN設備與業(yè)務匯聚機房的接入OTN設備平級。樓宇內客戶選擇光纖直驅至該OTN設備接入。
圖6 集客接入方式
業(yè)務匯聚機房下沉的接入OTN設備需具備VC能力(目前主流廠家的OTN設備均已具備VC能力),后期如需接入末端SDH設備(老SDH客戶端割接入網),僅需在接入OTN設備上增配相應板卡,即可實現SDH設備的接入能力,SDH客戶端接入如圖7所示。
圖7 SDH客戶端接入
05 總結
本文提出的灰光OTN組網方式和組網方案實現了接入層OTN的類SDH組網,一方面節(jié)省了機房的空間與功耗,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投資,同時,類SDH組網方式也更符合網絡維護人員的習慣?;夜庾鳛闃藴实腛TN接口,主流廠家均已支持,本文所述的組網方式、組網方案和接入方式不但適用于中國移動,對其他網絡運營商的OTN網絡也具有參考意義,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。
作者簡介:
李志強,畢業(yè)于南京郵電大學,高級工程師,碩士,主要從事傳輸網絡的咨詢、規(guī)劃與設計工作。
新聞來源:郵電設計技術
相關文章